WK綜合論壇, WK综合论坛

查看:1068 回復:1 發表於 2012-4-26 10:08:14
累計簽到:4 天
連續簽到:1 天
跳轉到指定樓層
楼主
發表於 2012-4-26 10:08:1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曾经的苏联及其七个时期的领导人[30P] [複製鏈接]

Soviet Union (苏联)+ I: U5 I- B3 ]9 Z# ]8 O# I; \6 p: d
: M2 u- n  ^  \% ?. e) \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СССР俄文,USSR英文),简称苏联,于1922年12月30日成立,1991年12月26日解体。曾是世界上土地面积最大的国家(22,402,200 平方公里),占有东欧的大部分,以及几乎整个中亚和北亚;陆地与挪威、芬兰、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中国、蒙古及朝鲜接壤;而与瑞典、日本、美国及加拿大隔海相望。苏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战胜国,故在解体前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现由俄罗斯继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 {# M, J% y* {6 Q) a  G
1 i4 |1 f: U3 F8 }+ y% T; _- W  3 z" b, h( p6 o- y8 |$ M7 m) p
9 I& y6 j. h; X: l) `7 o
  
) x- l: t' Y! J* G5 p) j/ @. D6 z/ n& u& P2 U1 m1 @6 Y4 w& U+ j
  
; ]9 K2 W0 {  u$ E" k8 E. E1 ]7 A4 R! Y8 D
  
- z2 R6 v+ M3 k$ H8 R! a: {: _* ?3 m, O' G8 H2 l6 h
  * A( r" Z- g" V1 S+ K4 C; N* K

. a1 v# N5 ^+ n8 F& a' V  Z  
6 V) r3 F7 L% `; T9 j/ q# Z, w9 g
. u" t! b7 a& z" l; z# E  : A- N" L% K+ j+ |4 L
- Q1 }' E& v9 z# o( s
  
) }& G7 g: t, K
9 r! u8 A. `9 m# U+ n  
. m* H, k, C' a9 k9 G
& N, u, W6 e% X; N1 k+ |, l  % q( B: ?$ h3 a' @
2 e: }0 z4 Q% v
  
2 m  L! f' y& k5 b0 d% a7 A+ x* j% s& b1 \! n5 k
  Lenin (列宁时期)
4 @" i" G2 J4 q2 O! H9 Z, `4 k! i! l" |+ ]
  1.弗拉基米尔·伊里奇· 列宁:1917年 11月7日 十月革命 后, 布尔什维克 党人在列宁的领导下于俄罗斯 取得了政权,随即与 德国 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 第一次世界大战 。在随后的几年里,由 托洛茨基 指挥的 红军 通过残酷的内战击败了白军和协约国的干涉。列宁建立了共产国际,1922年12月30日,俄罗斯、 乌克兰 、 白俄罗斯 和外高加索联邦共同组成了苏联。苏联的缔造者 列宁于1924年逝世。8 a, w) z9 z) G, c
, \1 l0 y# K! ]; H
  
0 o6 H" g- R/ C( W& E  O& p: a! @$ p
  : C* @8 V* @0 V9 L; w0 Z; R

# N  O4 q: p4 V/ Z+ J# [0 I  4 n/ |* ^' D* R* E

7 w8 a; J/ ]$ A  
1 V7 w6 D. r+ v+ l9 ]
9 K( S& |: [" d* F1 \' e2 g  Stalin (斯大林时期)
. H* |4 C! r" N8 v: z( }' G6 J: _: e. K$ @0 o& f
  2.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 斯大林 :为了获得政权,他通过残酷的手段清洗了所有的政治对手,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同时以肃反的方式对党、国家和军队的领导人展开了大清洗。
) J' ]& Q# o" P+ I2 I' @  b4 V) K
1 n2 z; [7 V* |% b, E+ j  虽然斯大林被西方国家和一部分苏联人视为一个屠杀各民族人民的暴君,但是他成功地把苏联改成了一个 工业 和 军事 强国。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共产党对苏联的的经济生产方式进行了大改造,苏联军事也比以前强出好几倍。 1939年 苏联与 纳粹德国 签订了 莫洛托夫 -里宾特洛甫条约,双方结成貌合神离的同盟,同时秘密划分了双方在 波兰 、 波罗的海国家 、 芬兰 和 罗马尼亚 的势力范围。苏联采取亲德政策,敌视 英国 、 法国 和其他盟国,并努力破坏他们抵抗德国的战争。 1941年 6月22日,阿道夫· 希特勒 对苏联发动了突然进攻。在同盟国的大力援助下,苏联红军和盟军在 1945年 攻占了 纳粹德国 全境,赢得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后,斯大林与其他社会主义盟国建立了华沙公约,同 美国 和 北约 相抗衡, 冷战 时期开始。 1953年 斯大林逝世。
$ [# P, H4 [- h3 I: b5 _' K
3 |) ~) G% f$ I  
2 W- a4 P7 b4 v) a+ \7 |) O8 x5 e
" @# O1 {+ T4 P( t% G7 E/ g  
8 c& q+ u: O4 I8 d+ B$ [* O  Y4 _/ s) I) p* Y
  
& z" m6 E6 k8 {( h5 H& U4 Y) R6 p# T4 X( D' s
  Nikita Krushchev (尼基塔.赫鲁晓夫时期)
- ^  d% g- n# I5 j
" e) v1 e5 y' t5 H3 Q% p  3.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 赫鲁晓夫:苏联共产党高层领导人之间进行了几年的政治斗争后 ,赫鲁晓夫掌握了政权。他在1956年苏共二十一大上的秘密报告批判了斯大林及其个人崇拜的严重后果,苏联的政治斗争从此向更加人道的方式转变。由于意识形态上的分歧,从1959年开始,苏共与中国共产党进行了一系列的辩论和争吵。1964年, 赫鲁晓夫下台。
( |! {$ j3 U& e2 A/ k) S
- D+ E" P# w- h( l  
7 ^  v3 K3 ~5 J. Q9 T
: B: ^0 D* z2 h( w  
. m' _) W0 ^1 I# I6 y7 B  {; \$ O* X$ A0 V' M# r( n& {/ F
  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时期
' [- g; s/ i' p
) Z2 |& y5 v6 H- R% v  Leonid Brezhnev Doe Ridge
" i5 T) p. p6 n0 g3 ~/ c# D; {+ X; k0 Z8 e- o
  4.列昂尼德·伊里奇· 勃列日涅夫:1964年勃列日涅夫 获得政权。 文化大革命 期间,中苏关系处于低谷,只存在名义上的外交关系,并发生过诸如珍宝岛事件和铁列克提事件的边境冲突。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1979年,苏联入侵 阿富汗 。这两次行动都遭到了国际社会的一致谴责。0 r  K. U/ `! r, V0 W0 f% p1 W

, ]( i9 v0 o# p+ y1 H  在勃列日涅夫时代,苏联对外推行扩张政策,除了东欧集团和蒙古之外,又把 越南 、南也门、 古巴 、 安哥拉 、 埃塞俄比亚 等国纳入苏联阵营,或在这些国家建立军事基地。勃列日涅夫提出了“有限主权论”,认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主权是有限的,他提出这个理论实际上是为了剥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主权,将别国变成苏联的附庸国。1980年莫斯科 奥运会 被视为苏联向世界展示社会主义的橱窗,但是由于入侵阿富汗,却变成了有史以来抵制国家最多的一次奥运会。
  \- c- G, N" V1 \
$ H5 N, {6 Z+ k& W# o  
5 X1 N; p7 Y3 f. h/ p: l0 _( t: `( O2 E& u$ d: X, ?$ z
  
9 F8 S! ?& `! e. a' Z
) K0 N0 i7 a& a2 f$ H  尤里·弗拉基米罗维奇·安德罗波夫时期) c- _, u& a# f7 g8 G
  F/ i& B+ E$ ~& ?1 K) \0 L
  Yuri Vladimirovich Andropov  5.安德罗波夫1982年11月10日,长期统治苏联的勃列日涅夫去世,由原克格勃主席安德罗波夫继任为苏联最高领导人,在安德罗波夫执政一年零三个月期间,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工作,大刀阔斧地进行人事调整,为发展国民经济和提高人民福利事业方面取得的进展作出了贡献。在整顿劳动纪律和完善经济机制的试验方面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在这方面采取的措施获得了苏联群众的支持。但由于健康原因未允许他完成这一任务。1984年2月9日,安德罗波夫因长期肾病逝世,终年69岁。
$ P1 f# c* N) N4 C8 {" t. |$ s, M! @1 o( ]. k/ p
  
$ z! w& |2 k( u* J5 f' v
9 O, D. b6 Y/ [0 s* @" V; a  
. }" V2 B$ n7 ^+ z5 R
! j/ K# L$ _) H3 k$ W! D- C- t  康斯坦丁·乌斯季诺维奇·契尔年科时期  f7 A7 C9 w; m1 V

, U8 g) a$ f( j& s, @7 ]) b  Konstantin Ustinovich Chernenko  6)契尔年科安德罗波夫去世后,接替担任苏联领导人的是73岁的契尔年科。
3 `% E7 o3 h' k  A9 B; O9 p/ ?' z1 h/ E$ n8 }3 {5 a) `5 P7 f7 Y1 k! f
  当时从契尔年科的年龄、健康状况和威望来看,显然具有过渡性质。他执政仅13个月,虽然未能改善苏联国内外面临的困境,但保持了苏联政局的稳定,做了一些具体工作。在他执政期间强调政策的继承性,因此基本上保持了安德罗波夫时期的对内对外政策,首先在经济方面,主张对苏联的整个经济体制进行认真的改造,提出完善经济活动,改革管理形式和方法、将国民经济变成一种高效率的有条不紊的机制。指出,经济试验的实质在于给企业更多的权利,提高企业的责任感,摆脱中央过多的监督
& C! }% p6 s1 r" D4 m4 e7 k/ j1 y8 _4 [/ P" }' S" e
  # Y" X& M: _# p, L% y0 a
1 N; {9 o! d5 d, B' _( D* I6 T2 N8 C
  
; {: Y5 I/ x; `* ~% }6 n8 A
' G5 `# Z/ P( ^. i: n$ \  Mikhail Gorbachev (米海伊尔.戈尔巴乔夫时期)& z( q6 Y1 H: M8 A6 n' v# K1 ~

) g' t/ a4 D" `& c  7.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 戈尔巴乔夫:1985年,共产党改革派人物戈尔巴乔夫接掌政权。他改变了许多陈腐的旧观念。戈尔巴乔夫试图改进政治和经济 方面的治国方法,在国内实行改革和公开化政策,对历史错误进行清算。他试图在苏联建设“民主的、人道的社会主义”。但另一方面,他的改革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后果。随着中央权力的下放,各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开始寻求更大的自主权力。随着“公开化”的日益深入,苏共的历史问题和历史罪行得到揭露的同时,导致其失去民心。尤其是在 1989年 ,共产主义在政治和经济方面积累的错误发生了总爆发,共产党及其政治目标在东欧国家日益不得人心,东欧国家的共产党政权纷纷倒台。苏联的加盟共和国政府也纷纷效法东欧诸国,意图脱离苏联而独立。 1991年 8月19日,苏共中的保守派发动了一场不成功的政变,试图收回下放给加盟共和国的权力,同时终止不成功的经济改革。但是在人民、军队和大多数苏共党员的联合反对下,政变仅仅维持3天便宣告失败。
1 F4 p% t  K$ ]' B" |+ ~5 s
2 ~" T# R, R4 D7 M  俄罗斯总统  叶利钦下令宣布苏共为非法组织,并限制其在苏联境内的活动。在1991年年底,他同 白俄罗斯 及 乌克兰 的 总统 在 白俄罗斯 的 首府 明斯克签约,成立 独立国家联合体 ,从建立一个类似 英联邦 的架构来取代苏联。苏联其他加盟国纷纷响应,离开苏联,苏联在此时已经名存实亡。1991年12月25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将国家权力移交给俄罗斯总统。苏联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正式停止存在。
' c( C$ G5 k" z4 }" h* i' l, g* |0 z- t/ o. r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在西方历史学界,对于戈尔巴乔夫的评价却是非常之高。其在职期间,就因为放弃勃列日涅夫主义,尊重东欧的民族自治,而获得1990年度的诺贝尔和平奖。就其世界范围而言的声誉而言,很多人认为,戈尔巴乔夫终结了冷战的非正常状态,以果敢的魄力和坚定的实际行动打破了东西方最后的冰冻,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大趋势在苏联解体以后越发明显,世界的多极化局面正在打开,戈尔巴乔夫的贡献功不可没。而俄罗斯在苏联解体的阵痛以后,可以重整旗鼓,轻装上阵,与其历史包袱的彻底卸下密切相关,而这种改革方式直到普京时代才越来越为人们所真正认识,坦率的说,这才是真正政治家的胸怀和胆略。1 l- e8 {0 v* n0 h
( N8 E! Y" E; k  h
  
, S, N7 z/ o3 Z. k( q3 W5 j! `) m: F6 h5 U
  5 Z6 {1 V8 ]" Y# k: l9 N* Y* O

/ K( a* j& _# [, I5 j7 T  7 E! k  Z- m  b" f: i

: |* y; T- d" q8 ~  V  

評分

參與人數 1威望 +30 收起 理由
amoebi + 30 生于不义,死于耻辱

查看全部評分

收藏收藏 贊贊(0)
把本文推薦給朋友或其他網站上,每次被點擊增加您在本站積分︰1宣傳
桃妖视频站,海量在线视频任你播

回復樓主 親!! 下午好,中午養足了精神嗎?讓我們一起渡過下午茶時間,WK有您更精彩!

 分享同時學會感恩,一句感謝的話語,就是最大的支持!  歡迎交流討論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册

本版積分規則

c重要聲明:本論壇是以即時上載言論的方式運作,WK論壇對所有言論的真實性、立場及版權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言論只代表發佈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務必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 由於本論壇受到「即時上載言論」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言論,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內容出現「真實性、立場及版權」等問題,請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論壇有權刪除任何言論(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SiteMap[網站地圖]

發表新帖 返回頂部